视频 | 三十多年观看千余场演出,“首位荣誉听众”鲍影潮:为“哈响”骄傲
29日晚,“致敬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 音乐巨匠的旋律”,德国著名指挥家马丁·菲舍迪斯考携手“百年哈响”在哈尔滨音乐厅演绎瓦格纳与舒伯特的经典作品。90分钟的音乐会,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带来一场无与伦比的听觉盛宴。而这场音乐会,最幸福的听众要算68岁的乐迷鲍影潮了。当天,哈尔滨音乐厅(哈尔滨交响乐团)为感谢他多年来的关注与支持,特授予他“哈尔滨音乐厅(哈尔滨交响乐团)荣誉听众”称号。这也是哈尔滨音乐厅(哈尔滨交响乐团)颁发的首位荣誉听众。采访中,鲍影潮心情激动,他坦言:“三十多年来,作为一名哈尔滨乐迷,能见证了‘哈响’的成长,我内心无比激动和自豪。”
德国著名指挥家带来“音乐巨匠的旋律”
29日19时,“音乐巨匠的旋律”音乐会在瓦格纳的《漂泊的荷兰人》序曲中开始,那充满神秘色彩与磅礴气势的旋律,仿佛将听众带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感受着当时荷兰人无尽的漂泊与挣扎。理查德·瓦格纳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达到高潮和衰落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也是继贝多芬、韦伯以后,德国歌剧舞台上的重要人物。1843年,他创作的《漂泊的荷兰人》在德累斯顿歌剧院首演就大获成功,瓦格纳的名声亦由此确立。
随后,音乐会上,中国旅欧女中音歌唱家张春青博士深情献唱,她的声音丰富、稳定,整个音域均匀通畅,彰显出声音背后的巨大诗意和音乐性的储备。这套作品管弦乐部分的色彩美轮美奂,指挥家马丁·菲舍迪斯考指挥下的“哈响”,将音乐中缠绵交错的情感线条用弦乐重奏的形式演绎得淋漓尽致,声乐与音乐完美结合,其优美的旋律与细腻的情感表达,触动每一位观众内心深处的柔软,也让演出达到了一个高潮。
音乐会的下半场,“哈响”的音乐家们奏响了舒伯特的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其宏大的结构、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内涵,无疑是古典音乐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震撼了在场的观众。演出的最后,在活泼的快板旋律中,音乐会走向尾声,现场观众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百年哈响”首位荣誉听众鲍影潮:观看了“哈响”的千余场演出
作为“百年哈响”的首位荣誉听众,30日,面对记者的采访,鲍影潮直言“感觉很幸运,心情很激动。”
生于1956年的鲍影潮是位退休干部,他介绍说,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里有把小提琴,于是上世纪70年代,他就开始拜师学习小提琴演奏,虽然长大后并未从事音乐专业,但爱好音乐的种子早已种在了心里,并经常参加单位的演出活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购票观看哈尔滨交响乐团的演出了,从最早的紫丁香音乐厅,到买卖街的老哈尔滨音乐厅,再到现在群力的哈尔滨音乐厅,几乎重要的演出他场场不落。
采访中,鲍影潮告诉记者,30年来他观看了哈尔滨交响乐团的千余场演出,现在他每个月要看3到4场演出。“作为一名关注哈尔滨交响乐团成长的老乐迷,看着它经历了建筑设施的升级、演出内容越来越丰富、乐团不断发展壮大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真是无比骄傲和自豪。”鲍影潮介绍说,退休以后,他也参加了一些业余乐团担任小提琴手,有时也搞一些演出策划活动,为音乐之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哈尔滨音乐厅(哈尔滨交响乐团)党委书记齐旭光表示,接下来他们通过后台的购票大数据对连续10年以上、每年观看演出最多场次的听众进行统计,将会陆续颁发“荣誉听众”证书,让观众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提高粘合性与归属感。通过精选曲目及精彩的表演,向冰城乐迷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